非常感谢朱兄弟的指正。我说明一下:
1)非常欢迎诸位有时间的话更新一下这个文档。我有时间也会修订的。
2)我的目的是相对偷懒。对于喜欢研究Linux的人又有时间的,看新手指南还是很好的。我写这个文档对自己的唯一要求就是我写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实验过的。
3)有朱兄弟等高手指导,文档当然可以说明如何选择包。我当时就是一步一步按照TOY的文章做,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写gnome-extra这个关键的包,导致我后来一塌糊涂(所以说我这个文档是面向Linux熟手但不熟悉ARCH的人的)。所以我个人建议一开始就全部选择。同时我也说明一下,为什么我喜欢ubuntu的synaptic(gui界面)。在那里我一个一个包检视下来,不要的删除,非常方便--是浏览,不是搜索)。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
zhuqin_83 写了:更正一下,arch也有live cd,又不好好看wiki。
这个是我的疏忽。但也从一个方面反应Arch的问题。如果有LiveCD,
http://www.archlinux.org/download/却没有下载?
zhuqin_83 写了:尽量使用网络安装,即ftp方式,原因是最近的iso里的包,几乎都换过,省那点时间装完了,还得重新更新一遍,还会引入一些问题,如.pacnew文件。
如果有好的源是可以的。我第一次就是在虚拟机里面ftp方式装,极其慢反正是失败了。
zhuqin_83 写了:文件系统,jfs是相当不错的,wiki中只有jfs和ext3有相关页面,jfs用了相当多的文字来描述其优点,事实上经过简单的优化,可以使jfs比其他文件系统更快,而cpu占用是平均最小的。
期待有这方面专业的文章出现在论坛里面,目前还是各说各的。比如你说“经过简单优化”是怎么个优化法?望介绍一下。
如果你在rc.conf中更改了locale,那么local.gen会自动修改,但还是需要手动去掉en_US前的#号。
我特别指明不要一开始就改locale,而是进入X再改。原因是在命令行下面如果locale是中文,中文又显示不出来,会成为一个个方块,比较不爽。(比如你改passwd就可以看到方块提示)。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现在就要分别安装fam,hal,cpufrequtils,gstreamer,因为之后安装gnome和gnome-extra会自动加上,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安装gdm又出问题之类的问题。
我这里确实是没有装!至少是:fam如果装了,也没有自动加到daemon中去;gstreamer肯定没有。我是放片子放不出来才加的。
governer不需要改成conservative,因为进了gnome之后又会有用户自己的设置,ondemand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除非你希望开机就是尽量省电的模式。conservative比ondemand敏感度要差一点,但是效率就相对低一点了,打开程序的速度会有一点区别的。
这些服务绝大多数都可以用@来背景执行,除了syslog和network,可能需要立即执行。
谢谢告知。
inittab也可以修改tty的数目。
为何要改tty数目?节省内存?
字体还是在进入gnome之后改,gnome安装时会自动安装cairo, libxft和freetype2,如果是lcd,则需要lcd补丁,否则应该不需要。另外装了dejavu就不必再装bitstream了,后者年久失修,被前者取代并得到进一步发展。cairo-lcd和libxft-lcd源里都有,但freetype2-lcd就需要自己编译了,不装这个你一打开subpixel会红红绿绿的。这里需要补充yaourt与aur, makepkg, pkgbuild知识。
能否详述?
scim的话,如果只需要拼音,那么scim-table完全不需要装。
谢谢!我马上优化。文档以后更新。
既然是用gnome,那么根本不需要写什么.xinitrc.d,会自动加载。
我不是很清楚。但是QT可能会有问题(比如skype无法输入中文)。我没有实验过
gksu也包含在gnome包里了,多余的工作无须做。
我这里没有,要不就没有在path里面,反正不知什么原因我执行后没有。su肯定是没有要另装的。
firefox我是不愿安装那个超大的语言包的,你只会用到某几种而已,那还不如自行下载.xpi文件。
谢谢,我会实验一下。
图像软件居然没有看图?还是说一切都由gimp代劳?
eog默认装好了,我就不说了。
后面的工作会相当繁重的,如果你的目标很高的话,何况是一个《指南》。
我不想越写越复杂,超过《新手指南》的复杂程度就完全失去意义了,而且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