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夏商周断代工程早已于2000年结题,但因为质疑声音过于隆重,该课题繁本到了今天也尚未见推出。何炳棣前段时间还当着李学勤的面对工程结论发出质疑,江晓原对于工程组没有采用他的前1044年说也一直耿耿于怀。好在李学勤这两年一门心思研究清华简去,所以这些小聒噪,老先生倒也不计较。
不论如何,工程组最后出示的年表已经完完全全统治了各类辞书、教科书。既然有个较为明确的结论,用之也不妨。整个工程里,有多个时间点的确定利用了天象,但是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大概有三,正巧手边有岳南所著《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一本,遂按图索骥寻找相关章节,利用网上常见的软件Stellarium,分别测验了周懿王元年、周武王伐纣年和禹时天象。
一、周懿王元年
《竹书》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工程组的结论是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清晨,凤翔地区出现日全食,观测点在陕西凤翔大郑宫。凤翔的经纬度是北纬34.54,东经107.39。
经验证公元前899年4月21日清晨没有日食发生(见图一),反而是公元前898年4月21日正午出现有日食(见图二)。——发现了一个问题:软件设置了一个公元0年,所以显示的前898年,应该是前899年。
二、武王伐纣年
武王伐纣之年,《国语》里伶州鸠的话大家普遍觉得是戏子的不实夸大之词,可偏偏工程组十分相信。我先验证了其他史料的记载,然后迂回到了伶州鸠身上。
利簋明确讲到武王伐纣之夜“岁鼎”,意思被理解为“岁星在天如在鼎央”,即三足鼎的几何中心。《荀子》和《淮南子》也都记载了武王伐纣时岁星出现在东方。岁星即木星。根据江晓原的推测结果,不妨先看看前1044年1月3日的天象。地点在孟津,北纬34.80,东经112.47。图一所示,可见武王军队朝东方前进,可见木星。如果时间稍微往后倒,通过这个视野,我们发现图二所示,木星在整个天空的正中央,符合金文的描述。
接下来,看伶州鸠的话,“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
我简单翻译一下,“武王伐纣的时候,木星在柳、星、张三宿的位置,月亮在房星的位置,太阳在斗宿和箕宿的尾巴上,并且马上要和月亮在斗宿交会,水星在女宿、虚宿、危宿的附近,和月亮太阳都在北半天空……”
先把江晓原和工程组的天象截下来。江晓原的天象是前1044年1月9日凌晨4时55分,地点在朝歌郊外(图一)。工程组结论是前1046年1月20日子夜(图二)。淇县的经纬度是东经114.1,北纬35.4。
如果伶州鸠所言属实,那它记录下的天象就绝非某一时刻的天象,而是从午夜开始一直持续到早晨八九点钟的连续星象,这八九个小时便是武王发起总攻,激烈战斗,到凌晨商军倒戈,日出结束战斗这整一个过程的概括和描述。(图三)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128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