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制约Ubuntu普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程序的不兼容。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还是Linux没有一个好的,完全开源的IDE。
一说到IDE,很多人就反驳说vi+gcc就够了。但是就拿一个普通的可视化窗口的编写来说吧,你是愿意一点一点写代码 还是愿意用VB(虽然看起来有点傻)直接搞定呢。很显然大部分的人回选择后者,因为它简单,节约时间,做出来的东西还好看。这一点看看Linux程序就知道了,除了桌面很炫以外,其他大部分程序都丑的不像样了,有的甚至回到了win98的年代。


第二,就是程序的安装,管理,卸载。
先说安装吧:Linux的安装程序的方法真是太多了。新得利,sudo apt-get install ,deb,tar.gz,run,……每个的安装方法都不太一样。搞得用户,特别是初学者特别难以适应。我的建议是仅保留几样常用的就够了,比如新得利,deb包和源码安装。
再就是管理:Linux安装程序从来都是默认的路径的。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到底安到那里了。这给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就象昨天我突然发现Linux的文件名如果前面带"."的话就是隐藏文件。我一打开我的主目录的隐藏文件,下我一跳。原来我安装的程序都在这里啊。后来Google一下才知道原来\user下还有。这样用户根本就不了解程序文件到底在哪。都那些地方有。根本就谈不上管理了。给用户一种自己 的电脑不再自己的掌握中的感觉。

卸载程序是我最头疼的事情:首先是新得利软件安装的软件,每次都列出那么一大堆名字相似可能有依赖关系的已安装软件,都不知道到底卸掉那些才把软件卸得干净。多了又怕把系统搞瘫痪了。麻烦。其次就是用DEB包安装的,我重来没卸载过,也不知道怎么卸载。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安了就忘了

最后还是希望Ubuntu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