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 2007-07-28 18:32
GParted的操作实在太简单了,而且与PQ Magic实在太相似,只略微提一下与PQ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吧:
以我用的GParted Live CD光盘(其实是与CloneZilla的合集)为例,它虽然在启动过程中提供选择键盘和语言,但如果选择了中文语言后会变成乱码,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用默认的英语吧,反正也不太难(Ubuntu中从源里安装的GParted是中文界面的)。两次回车确认。
进入软件(Live CD光盘启动后选择第一项直接就进入GParted了)后,可能默认显示的存储设备并不是硬盘(至少我的Gparted Live CD光盘如此),比如我的显示的就是内存,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从右上角的下拉三角那选择自己需要调整的硬盘。而Ubuntu从源里安装的GParted则默认就是显示的硬盘,它的启动位置在“系统”──>“系统管理”──>“Gnome Partition Editor”,可能因为系统已经将分区挂载上的缘故,Ubuntu系统中的GParted默认无法对挂载上的分区进行操作。需要卸载先。
可能GParted还只支持对FAT16、FAT32、Linux-Swap分区进行移动,所以在调整分区时速度与PQMagic有一定差距:我把sda7(NT格式)由70.43GB缩小为60.43GB,将sda8(/、ext3格式)由5.86扩大为15.86GB,再把sda8由15.86GB缩小为6.16GB,将sda9(/home、ext3格式)由5.86GB扩大为15.57GB花的时间依次为06:47、10:26、2:25、27:25,合计47分钟,而同学的本本用PQ Magic8.0调整C盘由6000.8M+8997.3M缩小为6000.8M、D盘移动(D盘大小为12997.9M)、E盘移动并调整由12997.9扩大为12997.9+8997.3M花费时间依次为约3分钟、4.5分钟、18分钟多,共计27分钟多。
Gparted带计时功能,而PQ Magic只能用表计时,所以不是很准确。
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PS:CloneZilla的部分资料
映像文件有2GB限制,超过则分割,如同8.x版本的Ghost一样。
进阶设置中-k 参数 不在用户端电脑硬碟再产生分割区。
默认映像文件名为日期-时间-img格式,比如2007-07-21-16-img。
压缩大小:自带3种压缩方式:
-z0 不压缩(最快但是最大的印象档(映像文件))
-z1 使用gzip压缩(快速但是较小的印象档)
-z2 使用bzip2压缩(最慢但是最小的印象档)
-z3 使用lz0压缩(大小类似gzip压的,但是速度较快)
默认采用-z3,Live CD只要在交互过程中选择就可以。我的一个5.11G的分区用了4:07压缩为2.7G的印象档,显示的速度为1.23G/min,恢复映像时速度为1.8GB/min。
使用CloneZilla的Live CD比较简单,是个很简单的交互操作过程,而且还可以选择台湾正体中文,这样界面就是中文的了。
在恢复映像文件时,好像只能恢复到备份的分区,貌似这样比Ghost安全。
以我用的GParted Live CD光盘(其实是与CloneZilla的合集)为例,它虽然在启动过程中提供选择键盘和语言,但如果选择了中文语言后会变成乱码,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用默认的英语吧,反正也不太难(Ubuntu中从源里安装的GParted是中文界面的)。两次回车确认。
进入软件(Live CD光盘启动后选择第一项直接就进入GParted了)后,可能默认显示的存储设备并不是硬盘(至少我的Gparted Live CD光盘如此),比如我的显示的就是内存,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从右上角的下拉三角那选择自己需要调整的硬盘。而Ubuntu从源里安装的GParted则默认就是显示的硬盘,它的启动位置在“系统”──>“系统管理”──>“Gnome Partition Editor”,可能因为系统已经将分区挂载上的缘故,Ubuntu系统中的GParted默认无法对挂载上的分区进行操作。需要卸载先。
可能GParted还只支持对FAT16、FAT32、Linux-Swap分区进行移动,所以在调整分区时速度与PQMagic有一定差距:我把sda7(NT格式)由70.43GB缩小为60.43GB,将sda8(/、ext3格式)由5.86扩大为15.86GB,再把sda8由15.86GB缩小为6.16GB,将sda9(/home、ext3格式)由5.86GB扩大为15.57GB花的时间依次为06:47、10:26、2:25、27:25,合计47分钟,而同学的本本用PQ Magic8.0调整C盘由6000.8M+8997.3M缩小为6000.8M、D盘移动(D盘大小为12997.9M)、E盘移动并调整由12997.9扩大为12997.9+8997.3M花费时间依次为约3分钟、4.5分钟、18分钟多,共计27分钟多。
Gparted带计时功能,而PQ Magic只能用表计时,所以不是很准确。
仅供参考,敬请指正。
PS:CloneZilla的部分资料
映像文件有2GB限制,超过则分割,如同8.x版本的Ghost一样。
进阶设置中-k 参数 不在用户端电脑硬碟再产生分割区。
默认映像文件名为日期-时间-img格式,比如2007-07-21-16-img。
压缩大小:自带3种压缩方式:
-z0 不压缩(最快但是最大的印象档(映像文件))
-z1 使用gzip压缩(快速但是较小的印象档)
-z2 使用bzip2压缩(最慢但是最小的印象档)
-z3 使用lz0压缩(大小类似gzip压的,但是速度较快)
默认采用-z3,Live CD只要在交互过程中选择就可以。我的一个5.11G的分区用了4:07压缩为2.7G的印象档,显示的速度为1.23G/min,恢复映像时速度为1.8GB/min。
使用CloneZilla的Live CD比较简单,是个很简单的交互操作过程,而且还可以选择台湾正体中文,这样界面就是中文的了。
在恢复映像文件时,好像只能恢复到备份的分区,貌似这样比Ghost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