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想写了,一直没愿意动笔,今天抽空写写。
继去年10月份安装好ubuntu之后,一直到今年4月份初,基本上的水平都是在搞系统安装。回想起来也是,当时几乎闲的没事就瞎折腾,折腾坏了也不会修,懒得搜,只好重装。当时连怎么安装闭源驱动都不会,自己先汗一个。。。唯一学会的一点就是配置3D特效。。。
然后是稀里糊涂就在水区混开了,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直接是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技术上的活是一点没学到。。。
到了清明节前,提前升级到11.04的beta版,各种的不适应,还有杯具的KDE,动了换发行版本的念头。被忽悠到了洗发水下,然后是杯具一星期……
先说安装,安装显卡和X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杯具,虚拟机和N卡很不貌似。。。折腾了两遍愣是没搞明白。最后还是在256的指导下安装成功(其实是拿着KDE勾引ta成功的

然后是grub,绝对又是一场噩梦,grub不支持其他版的linux,没办法,只好用残留的ubuntu引导整个硬盘。尝试过grub2,几经崩溃才折腾好,搞的现在都对grub有阴影。
接下来是桌面环境,原来的Gnome2.3确实不是一般的丑,现在知道公司发行版和社区发行版的区别了,理念相差确实很大。换上了当时刚出的Gnome3,原来的特效一点都不管用了,但至少有了一个不错的桌面。
就这样,从四月到九月,五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就是arch+Win7,系统确实很稳定,基本上没有什么崩溃的。然而,接下来就是N卡的悲剧月,testing里的xorg和N卡闹别扭,一个多月不适应。各种等待ing,最后等不及了,换上了ubuntu11.04,然后升级到11.10的beta版,安装上Gnome3.
中秋节,终于下定决心对自己的电脑下狠手——换个了1T的硬盘。先安装了Windows,终于等到了arch的显卡的更新,安装上了arch。10月份,11.10如期而至,又安装上了11.10,并且做引导。现在想来还是ubuntu的引导做的好。
不管怎么说,将就的用了一个多月。接着悲剧的闭源驱动惹祸了。就在昨天,准备ubuntu的发布Party,去教室试投影仪,然后死活连不上。之前手贱,下载了闭源驱动,给ubuntu换上闭源驱动,start lightdm木问题,但依旧连不上投影仪。reboot之后杯具了,卡死在ubuntu欢迎界面。。。木办法,反正是用arch上,也就没管他。之后折腾了一下午,终于搞定投影仪。
回来准备换开源驱动,然后各种的不行。。。准备升级式安装,又悲剧的发现没有升级安装这一项。重装吧——餐具来了,格完盘了,问是否导入数据,不论是否,都无法挂载要安装的盘,然后,你懂得,grub没了。杀,换arch,找同学的电脑制作了一个arch的USB。以最快的速度安装arch,搞出grub,手动编辑menu.lst进入原来的arch。安装好grub2,重启,然后悲剧的发现木有生成配置文件。。。


最终是搞掉ubuntu,独留arch+Win7,但是纳闷的是arch的brug有三个——系统,无驱模式,修复模式。之前都只有两个的,难道是最近更新出来的??
这一次的总结是告诫大家,好用即可,不必最求最佳。